裝修知識 防坑攻略

香港小于40平的房子快占一半了,而价格还在猛涨 | 好奇心小数据

香港的房子正在变得越来越小。

根据香港发展局所提供的数据,在过去五年里,新落成的住宅中,小于 40 平方米的房子所占比例从 2012 年的 14.9% 上涨到去年的 27%。不仅如此,发展局还预测称今年和明年这个数字将会继续上升到 29.8% 和 43.4%。

而且这些狭窄的房子一点都不便宜。2010 年底至今,香港小于 40 平方米的住宅价格已经翻了一倍,相比之下,160 平方米以上的住宅价格仍然低于 2013 年所达到的最高点。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香港房价实在过高,远远超出当地居民的收入。美国物业顾问机构 Demographia 每年都会用中位数倍数(Median Multiple)来评估全球各个城市房价的可承担程度,他们的评判标准是中位数倍数,也就是将当地房价中位数除以家庭年收入中位数。

而香港已经连续七年高居榜首了。按照 Demographia 的计算,香港去年的房价中位数是家庭年收入中位数的 18.1 倍,也就是说香港家庭要花上 18.1 年不吃不喝,将全部收入都投入才能买上房子。

在这种状况下,为了能买房,不少香港人只能选择面积较小的公寓,甚至出现了“纳米房”(Nano flat)这样的词来形容那些低于 40 平方米的小房子。

对小面积住宅的需求因此不断增长,均价也随之上升。开发商们自然不会错过赚钱的机会,不断推出类似的楼盘。比如恒基兆业地产去年九月开始销售的尚誉楼盘,每个公寓的面积在 163-170 平方尺(15.14-15.79 平方米)。其中 163 平方尺的公寓成了当时香港岛最小的住宅,不过它的售价也达到了 367 万港币。

除了本地居民的刚需以外,来自非香港居民的投资也是香港房价上涨的原因之一。根据中原地产的数据,去年香港新出售的地产的买家中 21% 都来自内地。在人民币贬值以及各个城市都在收紧购房政策的情况下,很多内地投资者将香港房产当做了合适的投资项目。

当然,香港政府近年来一直都有推出政策来遏制房价上涨,尤其是试图打击非香港本地居民的购房需求。去年 11 月初,香港政府三年内第二次提高了印花税,全面调至 15%,比如买 400 万的房子的话需要交 60 万的税,而且只有首次购房的香港居民可以豁免。

然而,香港的开发商们也会提供税收补贴来帮助非本地买家降低印花税所带来的影响。从房价看来,香港政府的努力不怎么有效,今年二月,香港屋价再次创新高。

美联地产的首席分析师 Buggle Lau Ka-fai 曾经警告说购买纳米房是有风险的,因为人们不可能永远都住在这么小的房子里:“如果市场下行,那可能大一些的房子有可能变得更容易承担。纳米房的拥有者会发现这类房子的需求减少。”

但目前对香港人来说,只要房价继续涨下去,许多人还是只能继续去买小房子。

题图:Flickr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